在Servlet 3.0
之前,Servlet
采用Thread-Per-Request
的方式处理请求,即每一次Http
请求都由某一个线程从头到尾负责处理。如果一个请求需要进行IO操作,比如访问数据库、调用第三方服务接口等,那么其所对应的线程将同步地等待IO操作完成, 而IO操作是非常慢的,所以此时的线程并不能及时地释放回线程池以供后续使用,在并发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,这将带来严重的性能问题。即便是像Spring
、Struts
这样的高层框架也脱离不了这样的桎梏,因为他们都是建立在Servlet
之上的。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,Servlet 3.0
引入了异步处理,然后在Servlet 3.1
中又引入了非阻塞IO来进一步增强异步处理的性能。
在Servlet 3.0
中,我们可以从HttpServletRequest
对象中获得一个AsyncContext
对象,该对象构成了异步处理的上下文,Request
和Response
对象都可从中获取。AsyncContext
可以从当前线程传给另外的线程,并在新的线程中完成对请求的处理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,初始线程便可以还回给容器线程池以处理更多的请求。如此,通过将请求从一个线程传给另一个线程处理的过程便构成了Servlet 3.0
中的异步处理。
演示
|
|
为了模拟长时处理过程,创建了一个LongRunningProcess
类,其run()
方法将随机地等待2秒之内的一个时间:
|
|
此时的SyncHelloServlet
将顺序地先执行LongRunningProcess
的run()
方法,然后将将HelloWorld
返回给客户端,这是一个典型的同步过程。
在Servlet 3.0
中,我们可以这么写来达到异步处理:
|
|
此时,我们先通过request.startAsync()
获取到该请求对应的AsyncContext
,然后调用AsyncContext
的start()
方法进行异步处理,处理完毕后需要调用complete()
方法告知Servlet
容器。start()
方法会向Servlet
容器另外申请一个新的线程(可以是从Servlet
容器中已有的主线程池获取,也可以另外维护一个线程池,不同容器实现可能不一样),然后在这个新的线程中继续处理请求,而原先的线程将被回收到主线程池中。事实上,这种方式对性能的改进不大,因为如果新的线程和初始线程共享同一个线程池的话,相当于闲置下了一个线程,但同时又占用了另一个线程。
当然,除了调用AsyncContext
的start()
方法,我们还可以通过手动创建线程的方式来实现异步处理:
|
|
自己手动创建新线程一般是不被鼓励的,并且此时线程不能重用。因此,一种更好的办法是我们自己维护一个线程池。这个线程池不同于Servlet
容器的主线程池,如下图:
在上图中,用户发起的请求首先交由Servlet
容器主线程池中的线程处理,在该线程中,我们获取到AsyncContext
,然后将其交给异步处理线程池。可以通过Java
提供的Executor
框架来创建线程池:
|
|
Servlet 3.0
对请求的处理虽然是异步的,但是对InputStream
和OutputStream
的IO操作却依然是阻塞的,对于数据量大的请求体或者返回体,阻塞IO也将导致不必要的等待。因此在Servlet 3.1
中引入了非阻塞IO,通过在HttpServletRequest
和HttpServletResponse
中分别添加ReadListener
和WriterListener
方式,只有在IO数据满足一定条件时(比如数据准备好时),才进行后续的操作。
对应的代码如下:
|
|
在上例中,为ServletInputStream
添加了一个ReadListener
,并在ReadListener
的onAllDataRead()
方法中完成了长时处理过程。